病急亂投醫(yī)?“追光”血虧后,跨界“猛”將又換賽道了…

數字新能源DataBM.com · 2025-03-24 11:01:24

回顧華東重機的跨界歷程,該公司先后涉足了傳媒影視、數控機床、光伏電池片領域,但因最終成果未達到預期,三次跨界均以折戟告終。如今華東重機又將目光瞄向了當前最火的GPU芯片領域。......

3月10日,華東重機發(fā)布了一則關于控股子公司涉及訴訟事項的公告。

公告顯示,無錫華東重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東重機”)控股子公司無錫華東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無錫光能”)和華東光能科技(徐州)有限公司(簡稱“徐州光能”)于近期分別收到了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無錫市濱湖區(qū)人民法院、常州市新北區(qū)人民法院的《應訴通知書》《起訴狀》等法律文書。

設備買賣合同糾紛、設備維修糾紛,深圳市捷佳偉創(chuàng)新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捷佳偉創(chuàng)”)及其兩家子公司常州捷佳精密、常州捷佳智能(因三家公司互為母子公司,以下統稱“捷佳系公司”)對華東重機上述的兩家控股子公司提起了民事訴訟。本次訴訟涉及四起案件,合計涉案金額約為2.08億元

根據公告,所涉案件源于2023年5月,徐州光能與捷佳系公司簽訂的三份《購銷合同書》,總金額約為5.6億元。之后因徐州光能又增補采購多晶硅淀積爐等設備,上述采購設備總合同金額變更為5.87億元。

在上述合同履行過程中,由于雙方就付款條件是否成就,以及捷佳系公司延期交貨和嚴重的合同違約等行為發(fā)生爭議,因此,捷佳系公司分別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常州市新北區(qū)法院起訴徐州光能和無錫光能,要求判令被告支付設備余款、違約金等共計約2.08億元。

另外,因深圳捷佳供貨的管式擴散氧化退火爐在運行中出現反酸腐蝕等情況,徐州光能又于2024年3月與深圳捷佳簽訂了《設備維修合同》,約定維修費38.4萬元。深圳捷佳現以徐州光能未支付維修費為由,在無錫市濱湖區(qū)法院起訴了徐州光能和無錫光能。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2025年3月10日),上述案件均已正式立案,但尚未開庭審理。

值得注意的是,華東重機也在公告中明確表示,本次案件所涉合同總金額為5.87億元,子公司華東光能已向捷佳系公司支付70%貨款,但捷佳系公司卻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存在著延期交貨和嚴重的合同違約等行為,已對公司造成經濟損失,因此后續(xù)公司還將依法向其追償各項損失。

80億跨界光伏!不到2年竟折戟

公開資料顯示,華東重機創(chuàng)始于1989年,總部位于江蘇無錫,法定代表人為翁耀根,主營業(yè)務是以集裝箱裝卸設備和智能數控機床為主的高端裝備制造業(yè)務。2012年6月,華東重機在深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2023年3月,華東重機宣布跨界光伏領域,計劃在江蘇沛縣投資20億元建設10GW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基地,同年8月該項目一期4GW實現順利投產。據最新消息,二期6GW電池片產能暫沒有更多動態(tài)更新。

2023年7月,華東重機進一步加碼光伏產業(yè),與安徽亳州蕪湖現代產業(yè)園區(qū)管委會簽署合作協議,計劃投資60億元建設年產10GW N型高效太陽能電池片項目。項目計劃于2024年1月完成廠房建設和裝修。

緊接著2023年9月,華東重機又通過在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的方式,出售旗下廣東潤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潤星科技”)100%股權,首次掛牌價格為9.37億元。因未能征集到合格受讓方,華東重機隨后又接連兩次下調掛牌底價,最終以7億元的價格將資產出售給廣東元元科技有限公司。

事實上,此次出售并非偶然,早在1個月前,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翁杰在參加江蘇沛縣10GW高效太陽能電池片基地投產儀式時就曾明確表示,華東重機的轉型目標是成為一家業(yè)務純正光伏企業(yè)。

此時剝離數控機床業(yè)務資產, 對于積極布局光伏產業(yè)的華東重機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不過,即便華東重機野心勃勃,也難以抵御市場的寒意。由于光伏產業(yè)鏈價格整體下滑,電池片價格持續(xù)處于低位,華東重機于2024年8月宣布終止了安徽亳州60億元的光伏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前腳項目才剛終止,后腳華東重機高管朱治國就收到了警示。據了解,朱治國是華東重機專門挖來負責公司光伏業(yè)務的,但顯然現在公司的光伏業(yè)務進展艱難。

至此,從高調宣布入局光伏賽道,到終止60億的光伏項目、光伏版圖全面收縮,華東重機僅僅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4年累虧34.71億元!跨界加速“失血”

從華東重機近幾年的財務數據來看,原有主營業(yè)務的不景氣或是促使華東重機迫切向光伏業(yè)務轉型的主要原因。

財務報表顯示,自2012年上市以來,華東重機的業(yè)績表現長期處于低迷狀態(tài)。2012-2019年,該公司8年間經營雖保持盈利,但累計盈利總額僅9.15億元。進入2020年,公司業(yè)績急轉直下,業(yè)績大幅跳水,當年虧損額高達10.73億元,直接超過前8年盈利總和。2023年底,華東重機4年累計虧損已飆升至34.71億元。

拆開細看,在2022年和2023年,華東重機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1.79億元和8.11億元,單看2023年第四季度,就“貢獻”了7.3億元的巨額虧損。

整體來看,華東重機2023年跨界涉足光伏領域,本想著開拓新增長點,拉動業(yè)務上揚,可現實卻事與愿違,非但沒能如愿帶動起業(yè)務增長,反倒更拉低了業(yè)績收入。

針對2023年業(yè)績虧損情況,華東重機解釋稱,報告期內公司主要處于新基地建設及產能爬坡階段。進入2023年四季度,光伏產業(yè)鏈價格整體遭遇大幅下滑,電池片價格快速下跌。受此影響,公司的光伏業(yè)務板塊在報告期內未能提供業(yè)績支持,致使盈利能力短期承壓。

在經歷連續(xù)4年虧損后,根據華東重機2024年業(yè)績預告,預計當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1億元至1.5億元之間,而上年同期虧損卻高達8.11億元。

華東重機有望扭虧轉盈了嗎?其實并不是。

華東重機此次業(yè)績回暖,主要得益于報告期內公司完成了數控機床業(yè)務的剝離,通過出售廣東潤星科技有限公司,為公司增加利潤總額約2.1億元至2.6億元。也就是說,刨去這筆非經常性收益,面對2024年光伏行業(yè)的寒冬,華東重機的凈利潤依然是處于虧損狀態(tài),虧損幅度在1億元至1.5億元之間。

原本寄望跨界光伏實現絕地反擊,扭轉長期虧損的業(yè)績困局,無奈時運不濟,華東重機最終也未能達成跨界光伏、實現利潤增長的目標。

跨界猛將!又轉GPU芯片賽道...

回顧華東重機的跨界歷程,“跨界王”的名號可謂是實至名歸。公司先后涉足了傳媒影視、數控機床、光伏電池片等領域,但因最終成果都未能達到預期,三次跨界均以折戟告終,如今又將目光鎖定在當下最熱門的GPU芯片領域。

據了解,2024年7月28日,華東重機發(fā)布公告稱,擬以不超過3億元的投前估值收購廈門銳信圖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下稱“銳信圖芯”)的股權并進行增資。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銳信圖芯43.18%股權,成為銳信圖芯的單一最大股東,銳信圖芯將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資料顯示,銳信圖芯是一家從事GPU芯片設計以及解決方案的高科技企業(yè)。其經營范圍涵蓋軟件開發(fā)、電力電子元器件銷售、集成電路芯片設計服務及產品制造等。

不過,無論是此前宣布80億元跨界入局光伏領域,還是如今緊急轉向資本、技術雙密集型的芯片設計產業(yè),這對于資金本就不算充裕的華東重機,都有些像“病急亂投醫(yī)”?

閱讀余下全文

值得一看